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简介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属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点)。湖北省博物馆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处位于武昌水陆街,1956年迁至水果湖,1960年迁至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1963年1月,湖北省博物馆正式成立,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临时展览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采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室外环境按景观式、园林式的特点进行布局,通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和谐配套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给观众提供一个休闲、舒适、幽雅、公园式的室外游览空间。是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武汉市一座光彩夺目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开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观。丰富并且有着地方特色的珍贵藏品和不断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显著成就,使本馆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世界上最庞大的青铜乐器曾侯乙编钟、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翘楚之作越王勾践剑、地质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等,都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具有世界意义。目前,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屈家岭??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盘龙城??长江中游的青铜文明》、《曾侯乙墓》、《书写历史??战国秦汉简牍》、《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以其精美丰富的展品、精良的陈列布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宜人的观赏环境,向观众介绍湖北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深受海内外游人欢迎。2007年免费开放后,每年接待观众约140万人次,成为湖北省重要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开放窗口,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等曾给予高度评价,国际友人基辛格等曾多次来馆参观,留连忘返。迄今,湖北省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 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9年自湖北省博物馆分离,成为隶属于湖北省文化厅的独立法人单位,具备国家文物局认可的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在湖北省文化厅(文物局)的领导下,主要担负湖北省境内的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等项工作,承担配合大、中型基本建设的文物保护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任务,组织编写考古报告,开展科学研究。自考古所成立以来,一直把配合大、中型基本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工作放在首位,十多年来,相继和正在完成配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北)京九(龙)、合(肥)九(江)、焦(作)柳(州)、长(江埠)荆(门)、西(安)南(京)等项铁路工程;(北)京珠(海)、黄(石)黄(梅)、襄(樊)十(堰)、襄(樊)荆(州)等项高速公路工程;清江高坝洲、隔河岩、水埠垭等项水库工程的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配合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正在紧张进行。2002年10月馆所合并,对外两块牌子,对内一套班子。属全民事业单位。主要部门17个:其中湖北省博物馆业务部门有社教部、保管部、陈列部、文保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部门有史前考古部、历史时期考古部、科技考古部、考古协调部,综合部门有办公室、人事部、信息中心、财务科、后勤部、保卫部、市场部、基建办公室、老干工作部。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